信用中国江苏无锡

全市首个水利项目跨省多地联合评标工作顺利完成

发布时间:2025/09/08 | 阅读次数: | 专栏:信用动态

  近日,无锡、深圳、中山三地评委依托长三角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协同完成新吴区“翡翠河节制闸及无锡交响音乐厅两侧控制建筑物新建工程施工一标段”评标工作。此次评标为无锡水利工程项目首次实现跨省多地联合评标,成效显著。

  一是强化评标公正性,减少人为干扰。本次评标从江苏、广东两省专家库随机抽取7名评委(江苏2人,广东5人),通过远程系统实时同步评审,全程留痕。跨省协作模式有效阻断地域利益关联,遏制“熟人评标”“倾向性打分”风险,以技术手段筑牢公平防线。

  二是优化专家资源配置,提升评审质量。此次通过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两地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跨省合作机制,成功调用广东省库水利评委,为项目提供了水工建筑物工程领域的专业评审支持。跨省资源联动不仅有效弥补了本地评委不足,更为日后我市技术复杂型水利工程匹配更优质评审力量,提升评审专业性。

  三是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规范化。不同省份专家协同评审,要求项目评标标准、流程更加规范透明。本项目采用标准水利电子招标文件,并在发布公告前使用省AI大模型进行合规性检测,消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类评审因素,使全国范围内的投标人能在更公平的环境下参与竞争。

  近年来,新吴分中心持续深化水利工程交易改革创新,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协同主管部门先后实施了招标计划提前公示、取消信用分、优化保证金收取、加强评标信息公示、落实评标报告审查、开展从业单位失信惩戒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破除地区交易壁垒,减轻企业投标负担。尤其是今年3月开始实施的水利工程招投标新办法,通过创新采用暗标“两打乱”、本地外地专家分组评审和商务得分全公示等举措,有效解决工程招投标领域易发高发的地方保护、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突出问题。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外地企业中标率达48.3%,较2021年提高10.2%,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

  从本地创新到跨省协同,新吴分中心将以“技术+制度”双轮驱动为核心,以更开放姿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我区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章搜索

专栏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