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中国江苏无锡

绿色信用金融为企业融资注入“活水”

发布时间:2025/09/15 | 阅读次数: | 专栏:信用动态

      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2020年以来,市水利局联合金融机构先后推出“节水贷”“水权贷”等绿色信用金融产品,用于支持取用水信用评价良好的取用水户、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器具生产企业,开展水资源开发和节约利用、各类节水载体创建、节水技术改造、供水管网建设、非常规水源利用、节水“三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合同节水管理、节水服务等项目的实施。绿色信用金融产品具有无需以不动产作抵押担保、贷款额度高、利率低、融资成本低等特点,有效畅通企业融资新渠道、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广受企业欢迎。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成功发放贷款57笔,总金额达16.89亿元。

      一是坚持信用导向,筑牢绿色金融信用基础。始终将取用水信用评价作为“节水贷”“水权贷” 审批的核心依据,构建科学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依据《江苏省取用水领域信用评价办法》,从取用水合规性、节水设施运行效率、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等维度,对企业进行取用水信用评级,确保贷款精准流向信用良好企业。建立信用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贷款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复查,实时跟踪企业取用水行为和节水项目进展。对于信用等级下降或出现违规取用水行为的企业,及时采取缩减贷款额度、提高利率甚至收回贷款等措施,形成“守信激励、失信约束”的良性机制,保障贷款资金安全且高效服务于节水事业。​

      二是做好政策宣传,扩大信息知晓覆盖范围。通过多渠道、立体化的宣传方式,让更多取用水企业了解“节水贷”“水权贷”政策优势,打破信息壁垒。依托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贷款签约信息,同时充分发挥行政审批窗口涉企服务优势,向企业发放宣传资料,解答企业疑问。结合“世界水周”“中国水日”活动,开展“信用进企业”走访活动,联合金融机构深入工业园区、重点取用水企业,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贯,现场演示贷款申请操作流程,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政策内容。此外,针对节水器具生产企业、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机构等重点领域企业,举办专项政策推介会,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贷款方案,切实提高政策宣传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三是加强银企对接,搭建高效融资服务桥梁。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搭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沟通平台,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定期收集取用水企业的融资需求,建立企业融资需求清单,梳理符合“节水贷”“水权贷”条件的企业名录,及时推送给金融机构,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资源的精准匹配。另一方面,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会、项目洽谈会等活动,邀请多家银行、担保机构与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面对面交流,企业现场介绍节水项目规划、资金需求情况,金融机构针对企业项目特点推荐合适的贷款产品,共同商议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细节,推动银企双方快速达成合作意向。建立银企对接跟踪服务机制,安排专人跟进贷款申请进度,协调解决银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资料补充、审批流程简化等,确保企业能够及时获得贷款资金,保障节水项目顺利实施。

      “节水贷”“水权贷”推广以来,市水利局已成功协调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成功发放16.89亿元贷款,其中“节水贷”52笔、总额度11.04亿元,“水权贷”5笔、总额度5.85亿元,涉及40余家涉水企业,涵盖火电、钢铁、电子、机械、建材、纺织印染等传统用水大户和水处理服务企业,有效降低涉水建设项目的融资和生产成本,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有力推动企业节水增效,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文章搜索

专栏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