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中国江苏无锡

放大信用承诺的正向激励效应

发布时间:2021/11/08 | 来源:无锡市民政局 | 阅读次数: | 专栏:信用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信用承诺制已经开始在各相关领域试点、破题,此举在极大地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也节约了行政成本。在理想状态下,这是一项双赢乃至多赢的举措,值得为此期待。

  前不久,我市在社会救助领域推出信用承诺制。据介绍,以往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需要跑公安、人社、市场监管、银行、单位、社区等多个地方,出具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社保证明、企业登记证明等近10种证明材料。现在,按照信用承诺制规定,申请人在书面承诺已经如实申报信息并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后,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将不再索要有关证明,并依据书面承诺办理救助申请,无需再另外提供各种证明材料。这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制度性安排,是一种以个人信用背书的实践和尝试,相信它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几千年来,从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到鲁迅的“诚信为人之本”,无不透露出国人对于诚信的坚守与执着。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由于是熟人社会,遇到应急或救急,邻里之间相互借贷基本不需要“打借条”,凭的就是做人的“信誉”,这是一种基于相互了解而建立起来的信任。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办事的效率是最高的,而运行成本是最低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接触面的不断拓展,熟人社会的通行做法,越来越被陌生人社会带来的问题所冲击。为此,就出现了合同、凭据等契约性凭证,以至于还衍生出了建立在不放心基础上的“担保”。当然,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无可厚非。

  现如今,一个人的信用越来越成为个人的无形资产,其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凭借优质的信用,可以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合作伙伴可以接受“延期付款”等。总之,良好的信用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企业立足社会的重要资源,也是一种“软实力”。目前,无锡已开始推行个人信用“阿福分”评分体系,通过“灵锡”APP具体实施,从市民的身份特质、遵纪守法、履约践诺、社会责任、增信用信五大维度赋分。未来,“阿福分”的应用场景将向交通出行、公益服务等公共服务及便民生活领域拓展,如图书一次性借阅量升为6本、乘坐公共交通享折上折等,实现“正向激励、信用普惠”。

  人世间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政策信任你,给了你实事求是“自我证明”的机会,就应该好好珍惜。否则,一旦失信,后果真的很严重:轻则收回非法所得,重则加倍处罚,甚至可能会受到贷款受限、出行受阻等失信联合惩戒。作为当事人,其中的利与弊,不可不察。

  信用承诺,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只要方向正确,我们就应该坚定不移推进下去,并不断地加以优化。相信随着守信得实惠、失信受惩罚等措施的完善,大家必将更加珍惜个人信用,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守信的良性循环局面。

文章搜索

专栏直通车